2月28日,正月十五,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个重大节日元宵节。那么,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元宵节?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呢?一起来看看。

元宵节为什么叫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春节习俗中最后一个重大节日。元宵节是中国、中华文化圈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为什么叫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元宵节

中国人把正月十五称为 "元宵节",颇为雅致。这里的 "元 "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正好是上元节。这里的 "宵 "指的是宵夜。严格来说,"元宵节 "是指农历正月十五晚上的节日。张灯、舞灯、观灯、赏灯以及一切与花灯有关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也成为其具体的节目内容。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相传汉文帝在位时为 "平吕"而设。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立汉文帝刘恒。因为文帝登基的日子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所以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

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张灯结彩,与民同庆。当时人们把正月称为 "元月",夜晚称为 "夜",所以叫 "元宵节"。后来司马迁创制《太初历》时,也把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自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元宵节当晚,大街小巷都被灯笼装点得喜气洋洋。人们赏花灯、解灯谜、吃元宵,把元宵节以来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成为一代代人的习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