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北洋理论首次出现,主要指黄海和渤海。后来,在清朝,从1791年到1821年,以上海吴淞口为界,北洋被定义为长江以北的北海,这个区域概念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军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北洋军阀 名称由来解释介绍

北洋的存在归功于其政治因素,如李鸿章和袁世凯的存在及其势力范围。

北洋: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如"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列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政治、军事和商业活动。

北洋时代

北洋时期指的是1895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中经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各派系争斗纠葛、1928年中华民国正式统一前后的33年,北洋集团正式执政共17年。

从政治制度方面看,北洋集团执政的政府是帝制中国解体以后,根据宪政共和的制度设计建立起来的第一届正式政府。这一时期,由于清代皇族宗室拒绝改革,导致王权解体,群雄逐鹿。政治舞台上如走马灯一样变幻。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清政府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腐朽不堪。

南北洋的说法最初应该是在清朝建立水师时的提法。1895年12月,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也就是北洋新军。后袁世凯继李鸿章后,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权势更加显赫。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都是袁在练军时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的学子,或是其私人亲信。这些人在袁死后相继掌权,掌权的基础就是这支“北洋新军”。再加上这些人的出身也是这支部队,所以统称其为北洋军阀。

为了争夺北京中央政权,1920年7月发生直皖战争,皖系失败下台,直系上台。1922?1924年先后发生了两次直奉战争,直系失败后,奉系控制中央政权。不断的军阀混战,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北洋军阀自身的实力也受到削弱。1926年7月,在国共两党合作倡导下,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