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上空罕见的臭氧洞创记录大小

在北极圈上空的臭氧层中发现了罕见的像南极一样的臭氧层。科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北极上空的大气温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

观测到洞穴的是欧洲中期气象预报中心运营的哥白尼大气监视服务。 由欧洲委员会出资,在英国雷丁设立一部分据点的该中心提供了有关大气的信息。

4月上旬,人造卫星和地面都观测到了这个洞穴,达到了创纪录的大小。虽说如此,只要洞穴的位置不南下,对人类来说是没有危险的。

由于北极区域北部的温度低,“极涡”(极区域产生的大规模气流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稳定,人类活动排放的氯和溴等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形成了一个洞。

哥白尼大气监视服务所长文森特亨利·普耶什解释说: “观测了促进化学臭氧破坏过程的与通常不同的动态条件。因此,北极圈上空的温度比平时低,极地漩涡稳定。这导致了极域平流层云的产生,以及催化反应对臭氧的破坏。”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的流行,世界各地的封锁,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急剧减少,但与此次的漏洞没有关联性。 另外,北极的极涡状态比通常相当稳定的理由是与气候危机有关,还是平流层中通常气候变化的一环,目前还不清楚。

普埃什所长表示,与气候危机没有直接关系。 北极圈温度已上升,臭氧层破坏速度减慢。另外,由于来自低纬度的富含臭氧的大气和北极的大气混合在一起,洞穴将开始消失。

北极上空的臭氧层虽然罕见,但南极圈上空的臭氧层却有比这个更大的洞,这是40多年来的严重隐患。在1987年通过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下,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生产虽然急剧减少,但并没有完全停止。

去年11月,南极的臭氧洞在过去35年间最小,表明减少有害污染物排放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普埃什所长就在北极圈观测到臭氧洞的主要原因表示:“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产生源并不是新的,但此次观测结果再次提醒我们,不能把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采取的措施视为理所当然。地面和人造卫星对臭氧层的观测对于避免大气中氯和溴的水平再次上升的情况至关重要。”